当前位置:企业视野网 >> 短语热词 >> 文章正文

圆明园参观感悟2000(对于圆明园的悲惨历史的感悟)

发布于:2021-09-02
圆明园参观感悟2000(对于圆明园的悲惨历史的感悟)

看到这尊威猛凶悍的汉白玉石狮你想到了什么?大家肯定会说,它代表守护、代表辟邪,是中华民族眼里的神兽。然而,当我告诉你,这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大门前的那尊石狮,你又将作何感想?

龙年的2月,北京难得的一个天蓝云希的日子里,我来到了北京西郊,来到了那个让中华民族如鲠在喉的圆明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尊据说能给我们带来福祉和平安的神兽。我怀着敬畏的心情仰视它良久,圆明园大门在它高大身躯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渺小孱弱。

这是圆明园的鉴碧亭,它是圆明园建筑景观之一,始建于1811年。部分十二生肖铜兽首就安放在这里。

这就是让国人梦魂牵绕的铜兽首。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能看出来吗?这是敷春唐堂前的一座夸溪石拱桥。圆明园内水面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是在平地上经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200多年前,园内这样的石拱桥随处可见,大约有200多座,它是连接各个湖溪的纽带。如今,石拱桥已经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但从光滑的内壁上。可以看出当初做工的精细完美。

这是圆明园内的一侧溪流,抬目望去,渐宽渐远,逐渐化为环抱,紧紧缠绵住了圆明园数不清的山丘、亭台、曲廊,形成一个个洲岛,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这是仙人承露台,位于凤麟洲湖西岸山凹。相传,汉武帝刘彻妄求长生,听道士说用天降甘露拌玉石碎屑服食,可止阴气生阳气,长生不死,于是下令在西安建章宫修造了一尊托盘承露铜仙人。圆明园此处点景之物,约建于嘉庆年间,原是铜铸雕像。园毁后铜像丢失。原址今竖随露仙人,为1989年重制的墨玉石雕,样式、尺寸皆依清代藏图。

2月的北京,咋暖还寒,圆明园的柳树已经开始渗出些许春意,游客三三两两,来来往往,不难想象,鼎盛时期的圆明园该是一幅多么色彩绚丽、游人如织、歌舞升平的景象啊。

这是圆明园北部由十余个仿欧建筑组成的西洋楼景区。据说是由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将友仁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也吸取了我国的传统手法。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由于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尽管已是残垣断壁,但看起来依然震撼心灵。这是谐奇趣遗迹。

这是方外观遗址。透过残垣断壁,远处的石亭就是黄花阵石亭。

从这些倒塌200多年的石柱上,依然清晰地看到雕刻的精美花纹,这些美轮美奂的工艺一点也不输给西方建筑。

这是通往园林深处的一座平面石板桥,至今仍然是游人游园的重要通道,承载着古往今来的脚步。

这是方外观遗址。圆明园的震撼场面由扑面而来。

这是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景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弧形叠落式喷水漕。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坐像,按我国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的顺序各轮流自口中喷水一个时辰,正午时刻所有生肖一起喷水,周而复始,俗称“水力钟”。十二生肖喷泉青铜头像现有三尊存于法国和台湾,牛、虎、猴、猪首现存保利艺术博物馆。

海晏堂周围的辅助建筑。

海晏堂蓄水池台基,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台上是蓄水池,用锡板焊制成,一次蓄水160立方米。

大水法残迹——圆明园西洋楼景观的中心建筑,在世人的心中也是圆明园的象征。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大水法远景。

知道这是谁吗?1860年10月18日,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在熊熊燃烧。中国帝王的“万园之园”在英法远征军的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文明世界为之震惊。历史的公论何在?人类的良心何在?有正义感的人感到沉痛,感到愤慨。遗憾的是,历史没有为我们留下可以见证的文字。所幸的是:有一个例外,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属根西岛上,有个流亡者从大西洋的波涛里挺起身子,高高站立起来,仗义执言,大声谴责,喊出三个响亮的字:“我抗议”。他就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圆明园被毁一周年的时候,雨果写出《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在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回信中直斥英法联军为“强盗”,他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封信静悄悄地收录在《言行录》里,直到1875年出版时才和世人见面。雨果是第一个站出来抗议的人。如果没有他为后世留下的这封信,会是历史公论的缺失,会是人类良心的缺失。雨果,我尊敬你!

这是我在即将离开圆明园时拍到的一个画面。那只孤零零的喜鹊在初春的寒风中静静地栖息在干枯树枝上,无声地俯视圆明园的大地,似疑惑、似恐惧。也许它曾创越过那个深夜,穿越过那个火海,200年前的那场噩梦恍若昨日。。。。。。

圆明园历史背景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这么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