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视野网 >> 短语热词 >> 文章正文

看亲生父母(不是亲生父母的表现)

发布于:2021-08-1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史春波/文 通讯员 朱敏锐/摄

“我一晚上没睡好”,在警车里,张嘉这样告诉警察。

“可以理解的”,警察安慰他。

张嘉即将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看起来,他并没有太多激动。

纠结,紧张,甚至是抗拒,这些天,一直在纠缠。

但他又不得不面对,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

认亲,本来应该是一场皆大欢喜,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亲人,这些“孩子”们的情绪复杂。

认亲现场,没有激动,只有平静

到了公安局,张嘉一度停下了脚步。他穿着一件白色T恤,短裤,运动鞋,一头烫发。

他的亲生父母已经在楼上等他,刚刚从贵州飞来,下了飞机,同样被警车接来。

1999年6月,在贵阳的一个工地附近,他们三岁半的儿子被人抱走了。

那时,技术等各种条件不发达,没有找回来。

此后,在相互的责怪和争吵之中,两人离了婚,各自生活。

他们没有一张儿子的照片,因此印象里,也已经有些模糊。

“你先坐一下,调节一下情绪,我和你父母说下。”陪同张嘉的是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刑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陈裕。

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张嘉不在了。

难道张嘉走了?陈裕有点慌,他去找,还好,原来张嘉在卫生间,好一会才出来。

“还是太紧张了”,他说。

因为担心张嘉不肯来认亲,早在前一天,陈裕就打了张嘉的电话,想和他聊聊,打开他的心结。

“我请你吃个夜宵吧。”

“你把位置发给我。”

“不用了,我明天会来的,明天发你位置”,张嘉这样淡淡的回复。

第二天一早,陈裕又给张嘉打电话,但是一直打不通。他的位置也一直没有发来。

张嘉真的放鸽子吗?在下午1点左右,陈的电话终于响了,张嘉发给了他一个位置。

陈裕就去接他,一路上,没怎么聊天,看得出他很困和紧张。

“一晚上没睡好。”张嘉说。

对于亲生父母的情况,张嘉一句也没问。

从卫生间出来,张嘉走进了会议室。

张嘉看到坐着一排人,陈裕向他介绍说:这是你贵州来的爸爸,你妈妈,你姑姑……

“你坐在爸爸妈妈中间吧”

张嘉坐了下来,一家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场面却一度沉默了。

“是挺像的,挺像的”,大家这样打破沉默。

张嘉的表情木然,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他眼角还是差点掉下了眼泪。

他的父母一人拿起他的一只手,“有没有受苦啊……”

张嘉没说什么话。

这和电视里看到的拥抱而泣的场面,并不相同。

最终,他们一家人离开了公安局,晚上吃一个团圆饭。

警察来电,告诉他关于身世的秘密

4月26日,一个电话突然打破了张嘉平静的生活。

这个26岁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他的养父母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开个小卖部,家境一般。

这些年,张嘉去过上海,广东,浙江,做过酒店服务员,工厂里干过活,最近几年,他在理发店从学徒做成了一名理发师。

一个人在外面,他过得并不好,对未来没有方向。

接到电话,张嘉感到震惊。对方是绍兴公安局柯桥分局刑侦大队的警察郑澄宇。

郑警官问了他一些有点莫名其妙的问题。

比如“你有没有听到别人说你是抱来的?”

“没有。”

“你家里父母怎么样,有兄弟姐妹吗”

最后,郑澄宇告诉他,“根据DNA的比对,你和贵州那边比对上了,很可能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

这条线索来自于公安部,今年初,公安部启动了团圆行动,全面排摸信息,让更多的家庭团圆。

在庞大的DNA信息库里,张嘉的DNA和一对报过孩子失踪的夫妻比对上了。

公安部把线索给到了贵州和绍兴警方。需要两边进一步找人,核查。

怕他一时接受不了,郑警官特别强调,“现在只是有可能,还不确定,所以我们想对你再采个血化验。”

什么?张嘉的反应有点懵。“我不想核查,不想找。”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要揭开这个疑云,就需要做进一步比对。

“让我考虑几天吧。”最后,张嘉这样挂了电话。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郑澄宇不断打他的电话,但是张嘉一直没有接。

郑澄宇感觉得到,张嘉内心的抗拒和纠结。毕竟这来得太突然。

这样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多年毫无征兆,突然有一天说,你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你能接受吗?

郑澄宇说,每次和张嘉打电话,他非常小心翼翼,生怕他挂了电话,聊不下去,那么也就没法进行核查。

无法面对,难以接受,终究还是血浓于水

4月29日,郑澄宇决定去和张嘉见个面。

担心张嘉拒绝,郑澄宇到了张嘉工作的理发店附近,才给张嘉打了电话。

但是,电话没人接。郑澄宇就进理发店理发,找理发师,没有看到张嘉。

大家都在外面等。一直等到下午两点,电话回过来了。

“我们已经在你这边了,见个面聊聊吧。”

张嘉发了一个位置。“那你们来吧。”

在一个小饭店的门口,他们第一次见面。

张嘉的情绪有点激动起来。

他问郑澄宇,你们为什么要这么积极给我找回父母?

他的意思是不想认。

“让更多的家庭团圆,是我们的工作。”郑澄宇这样回答。“一家团圆难道不好吗?”

而张嘉关心的是,“他们怎么会把我弄丢的?我这么小,自己不会走失的。”“哪个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弄丢?”

他一连问了这么几个问题。听得出他有些埋怨。

郑澄宇告诉他,根据贵州警方掌握的情况,你是被拐走的,这些年,父母也都在找你,他们还因为你离婚了……

“你现在过得也不是很好,多一些亲人关心不是挺好的吗”

“等你有小孩了,就理解了,父母总是想和孩子团聚的。”

“还有很多像你们这样的家庭,让更多的人能够团圆。”

郑澄宇说了很多,耐心地试着打开张嘉的心结。临走时,给张嘉采了血。

“如果对上了,会不会见面”,郑澄宇这样问张嘉。

“我考虑一下。”

第二天,样本被送往鉴定。

比对是五一期间,张嘉主动联系过一次,他问郑澄宇,结果有没有出来。

5月6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郑澄宇给张嘉打了电话,结果出来了。

“你是不是来一趟,我们聊聊。”

“你直接告诉我结果好了。”

“他们就是你的亲生父母。”

“那你要告诉你的养父母吗?”

“还是不要了。”

郑澄宇还告诉张嘉,“亲生父母那边确定了5月12日过来,你要不要见。”

一开始,张嘉说“不用见了”。

“还是见一下吧,你们迟早要见的。”

“我会过来的”,张嘉说,“不过,这次是配合你们的工作。”

谁都希望,他能慢慢打开心结。

一场团圆行动,让更多离散家庭复原

今年初,公安部开展了一场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

全国打拐DNA系统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2.4万余条父母寻找失踪被拐时年不满14周岁儿童信息。

他们中有的是被拐卖,有的是失踪,对于家庭来说,都是骨肉分离的悲剧。

这些家庭有的陷入长久的思念,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有的为了寻找孩子,散尽家财,数十年奔波各地,饱尝艰辛和失望。

警方人士介绍,这场“团圆”行动,是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系统”,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

公安部门通过积极完善父母寻找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等工作,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争取早日实现家庭团圆。

以柯桥警方为例,“我们对儿童走失类警情每年都在进行滚动排查。今年,我们再次把30多年来有记录的纸质文档、电子档案全部重新梳理,进行数据‘大清洗’。”柯桥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主任陈裕说,在排除离家出走后回家等案件后,警方再次对失踪警情重新上门进行复核。

“‘团圆行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警方呼吁,市民如有疑似拐卖犯罪线索的,要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查找失踪被拐的儿童。

对于失踪被拐儿童父母以及疑似被拐人员,可以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到公安机关接受DNA采集。

“团圆”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圆。

“相对来说,父母的心情更激动,认亲的意愿也更强,而孩子一开始大多是抵触的,这确实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警方人士告诉记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亲生父母,孩子们一般会经历抗拒、纠结、动摇再到接受。

而几十年前的一次拐卖或失踪,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命运。

有的孩子有吸毒,有的染了重病,但是父母们都是毫不嫌弃接受相认。有的相亲甚至安排在监狱里。

也有的孩子挺成功的。一对贵州的夫妻和一个被拐卖到福建的儿子相认了,这个孩子已经继承了养父母的事业,成为当地有名的老板。

不管什么原因失散,不管现在过的怎么样,迟来的团圆也总是一件喜事。

(张嘉系化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